中共成都市委党校学报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研究

  • 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深入贯彻中央八项规定精神重要论述的鲜明特质

    程刚;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在加强新时代党的作风建设过程中围绕贯彻落实中央八项规定提出了一系列新思想新观点新论断,形成了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深入贯彻中央八项规定精神的重要论述。这些重要论述体现出一系列鲜明特质,包括强烈的问题意识、严格的标准要求、高超的贯彻智慧、科学的系统思维、深厚的人民情怀、彻底的自我革命精神。深刻把握这些鲜明特质,对于夯实作风建设根基、推进新时代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具有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2025年04期 No.160 5-14+10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44K]
    [下载次数:6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4 ]
  • 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社会治理重要论述探析

    高健;唐凯玥;王靖文;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社会治理,提出了一系列关于提高社会治理能力和水平的新观点新论断,形成了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社会治理的重要论述。这一重要论述深刻阐释了加强多元主体协同治理能力建设,强化矛盾源头治理与安全智能治理,构建基层社会善治新格局,坚持共建共治共享的治理理念,创新德治法治智治的方法,为新时代推进我国社会治理现代化提供了根本遵循。

    2025年04期 No.160 15-25+10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47K]
    [下载次数:7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 ]

马克思主义研究

  • 青年马克思转向政治经济学研究的五重缘起——从《莱茵报》到《共产党宣言》

    常凤艳;张鲲;

    以“回到马克思”经济学语境中哲学背景的凸显为展开视角,以《莱茵报》时期到《共产党宣言》发表期间的经典著作文本为研究基础,系统考察马克思在1843年前后逐步转向政治经济学研究的问题指引、逻辑启发、历史确证、直接动机、现实需要五个方面,我们可以发现马克思从哲学转向政治经济学是哲学思辨、经济学研究、历史考察等多种因素合力的结果。通过重新审视马克思从哲学研究转向政治经济学研究的缘起与过程,我们可以发现,真正的理论创新必须植根于对现实问题的敏锐把握,而非停留于抽象的哲学思辨。同时,马克思跨学科的研究视野和批判性的思维方法,也为分析和应对当代社会问题提供宝贵的方法论借鉴。

    2025年04期 No.160 26-34+109-11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66K]
    [下载次数:4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2 ]
  • 恩格斯东方社会发展道路思想及其当代意义

    王慧新;

    马克思辞世后,恩格斯结合当时资本主义和社会主义的变化发展,继续聚焦东方社会发展道路问题研究,创造性地提出了关于东方社会未来走向的“缩短论”思想,丰富了唯物史观。一方面,从西方资本主义的特征演变与俄国资本主义的历史事实分析了资本主义新变化;另一方面,从俄国农村公社的命运抉择、俄国社会实现“跨越”的前提条件、东方社会发展道路的未来图景等维度构建了关于东方社会发展的系统理论。这一思想运用特殊与普遍相统一的研究范式,不仅深入剖析了俄国典型案例所展现的特殊性,凝练总结了东方普遍落后国家探索现代化之路的理论指南,也是当代中国式现代化建设的思想基石,对我们科学认识社会主义变化发展具有深刻意义和时代价值。

    2025年04期 No.160 35-47+11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74K]
    [下载次数:3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3 ]

政治理论研究

  • 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改革实践向度探析

    李刚;程馨琳;

    新时代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必须牢牢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重大原则。这一重大判断不仅蕴含着党对人民主体地位的自觉认识,同时还反映了党对人民实践作用的高度肯定。但问题的关键在于如何在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中调动人民作为主体的实践能动作用,汇聚起推动中国式现代发展的磅礴力量。因此,在充分认识到人民改革主体地位之后,还需要弄清楚改革的主客体、主体之间及其动力效能问题,解析其中的结构要素、立场张力、动力效能等三重逻辑,正确认识和把握改革实践动能。这三重逻辑的关系是循序渐进的,蕴含着由繁入简、由简至深的改革实践向度,最终指向隐藏在全面深化改革过程中的人民主体的伟大实践动能。

    2025年04期 No.160 48-56+11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58K]
    [下载次数:2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3 ]
  • 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构建是对世界历史取向的重塑

    庾虎;

    在世界历史进程中,存在着对人类社会发展坏的或对社会进步消极的方面,随着世界历史与世界交往的深入,这些存在获得了重塑的条件,而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构建则是重塑的载体与力量。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构建是对世界历史价值取向的重塑,是为了在人类社会进步中推进公平正义的实现。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构建是对世界历史文明取向的重塑,通过共同体的构建推动不同文明在全球社会中和而不同、交流互鉴。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构建是对世界历史制度取向的重塑,从而推动两制国家的合作共赢。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构建是对世界历史经验取向的重塑,既推进了人的解放与全面发展,也为最终实现“真正的共同体”创造契机。

    2025年04期 No.160 57-66+110-11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68K]
    [下载次数:4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3 ]
  • “投资于人”的价值意蕴及其机制建构探析

    姜业敏;秦洪卫;

    “投资于人”是知识经济时代实现可持续发展的核心战略,标志着发展范式从“物本主义”向“人本主义”的深刻转变,这一理念不仅是经济学领域的理论突破,更是社会发展的必然选择。文章聚焦于“投资于人”对传统人力资本理论困境的突破与价值救赎,阐述“投资于人”的多维价值意蕴,并从以制度赋能机制构建长效保障体系、以政策协同机制形成合力推动发展、以文化驱动机制营造良好社会氛围三个方面,提出推动“投资于人”的机制建构路径。

    2025年04期 No.160 67-76+11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43K]
    [下载次数:2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2 ]
  • 三维协同:制度、要素、创新 共促新质生产力发展

    葛传光;

    研究聚焦“促进新质生产力发展”战略部署,深入运用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创新性构建“制度—要素—创新”三维分析框架:制度支撑是新质生产力发展的根本保障,需深化市场化改革以破除体制机制障碍,重点破解生产关系与新型生产力的适配性难题,建立健全智能时代上层建筑与经济基础协同进化机制;要素跃升是新质生产力的核心驱动力,劳动者要素亟需实现由技能型向创新型的根本转变,劳动资料要素须加速智能化转型,劳动对象要素应着力拓展数据要素价值空间;创新驱动是新质生产力的核心引擎,必须强化科技创新与管理创新双轮驱动,全力打造自主可控的创新链与产业生态。研究强调,新时代发展新质生产力须坚持系统观念,通过制度变革释放活力、要素升级筑牢根基、创新突破引领发展,三者协同发力方能汇聚成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强劲动能。

    2025年04期 No.160 77-88+111-11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58K]
    [下载次数:1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2 ]

党史党建研究

  • 新时代党内政治生态的生成逻辑与建设进路

    李记;汪希;

    党内政治生态是党内与党外各个要素、主体与客体各个层面在运行和交互中形成的总体性状态。加强党的政治生态建设有助于增强党的自我革命的政治自觉、营造领导干部干事创业的良好环境、厚植百年大党长期执政的坚实根基。新时代党内政治生态的生成是以马克思主义政党建设思想为理论基础,以中国优秀传统政治文化为历史支撑,以党内政治生态优良传统为经验借鉴,以纵深推进全面从严治党为现实需要。新时代新征程,纵深建设风清气正的党内政治生态,要以健康的党内政治文化厚植党内政治生态土壤,以严肃的党内政治生活提高党内政治生活质量,以严明的党纪党规筑牢党内政治生态防线,以党的自我革命精神铲除党内政治生态污染,以科学的评价体系优化党内政治生态建设。

    2025年04期 No.160 89-98+11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41K]
    [下载次数:3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3 ]
  • 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的内容、时代价值和弘扬路径

    钱金凤;

    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是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的产物,它贯穿了党波澜壮阔的百余年奋斗历程,具有丰富且深刻的内容。其内容主要包括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的整体理论样态、各个具体精神的科学内涵及其蕴含的故事与事迹以及由精神谱系所反映的党的百年奋斗历程与经验集成。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有着不可替代的时代价值:在党的建设领域,精神谱系为其注入强劲动力、不断提升党的执政能力和领导水平;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征程中,精神谱系发挥着不可估量的凝聚作用;精神谱系也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重要精神支撑。精神谱系的弘扬路径包括深化理论建设、数字化赋能传播、形成弘扬精神谱系的社会合力三个方面。

    2025年04期 No.160 99-108+11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41K]
    [下载次数:5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4 ]

  • 《中共成都市委党校学报》 欢迎各界人士惠赐稿件

    <正>投稿须知《中共成都市委党校学报》是由中共成都市委党校主管主办、面向国内外公开发行的哲学社会科学综合性学术期刊。本刊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和舆论导向,围绕党和国家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以及群众关注的现实问题开展理论性、现实性、前瞻性的解读和研究。

    2025年04期 No.160 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72K]
    [下载次数:1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4 ]
  • 《中共成都市委党校学报》2025年重点选题

    <正>1.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专题研究2.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体系化学理化研究3.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与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研究4.新时代全面深化改革开放的伟大成就和宝贵经验研究5.马克思主义经典及当代阐释6.马克思主义与当代社会思潮研究7.“两个结合”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研究8.政治学基础理论与学科前沿研究9.中国式现代化理论体系研究10.国家治理现代化研究1 1.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党的建设重要思想研究12.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党的自我革命的重要思想研究

    2025年04期 No.160 11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73K]
    [下载次数:2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6 ]
  • 下载本期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