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李刚;程馨琳;
新时代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必须牢牢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重大原则。这一重大判断不仅蕴含着党对人民主体地位的自觉认识,同时还反映了党对人民实践作用的高度肯定。但问题的关键在于如何在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中调动人民作为主体的实践能动作用,汇聚起推动中国式现代发展的磅礴力量。因此,在充分认识到人民改革主体地位之后,还需要弄清楚改革的主客体、主体之间及其动力效能问题,解析其中的结构要素、立场张力、动力效能等三重逻辑,正确认识和把握改革实践动能。这三重逻辑的关系是循序渐进的,蕴含着由繁入简、由简至深的改革实践向度,最终指向隐藏在全面深化改革过程中的人民主体的伟大实践动能。
2025年04期 No.160 48-56+11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58K] [下载次数:2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3 ] - 庾虎;
在世界历史进程中,存在着对人类社会发展坏的或对社会进步消极的方面,随着世界历史与世界交往的深入,这些存在获得了重塑的条件,而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构建则是重塑的载体与力量。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构建是对世界历史价值取向的重塑,是为了在人类社会进步中推进公平正义的实现。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构建是对世界历史文明取向的重塑,通过共同体的构建推动不同文明在全球社会中和而不同、交流互鉴。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构建是对世界历史制度取向的重塑,从而推动两制国家的合作共赢。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构建是对世界历史经验取向的重塑,既推进了人的解放与全面发展,也为最终实现“真正的共同体”创造契机。
2025年04期 No.160 57-66+110-11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68K] [下载次数:4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3 ] - 姜业敏;秦洪卫;
“投资于人”是知识经济时代实现可持续发展的核心战略,标志着发展范式从“物本主义”向“人本主义”的深刻转变,这一理念不仅是经济学领域的理论突破,更是社会发展的必然选择。文章聚焦于“投资于人”对传统人力资本理论困境的突破与价值救赎,阐述“投资于人”的多维价值意蕴,并从以制度赋能机制构建长效保障体系、以政策协同机制形成合力推动发展、以文化驱动机制营造良好社会氛围三个方面,提出推动“投资于人”的机制建构路径。
2025年04期 No.160 67-76+11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43K] [下载次数:2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2 ] - 葛传光;
研究聚焦“促进新质生产力发展”战略部署,深入运用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创新性构建“制度—要素—创新”三维分析框架:制度支撑是新质生产力发展的根本保障,需深化市场化改革以破除体制机制障碍,重点破解生产关系与新型生产力的适配性难题,建立健全智能时代上层建筑与经济基础协同进化机制;要素跃升是新质生产力的核心驱动力,劳动者要素亟需实现由技能型向创新型的根本转变,劳动资料要素须加速智能化转型,劳动对象要素应着力拓展数据要素价值空间;创新驱动是新质生产力的核心引擎,必须强化科技创新与管理创新双轮驱动,全力打造自主可控的创新链与产业生态。研究强调,新时代发展新质生产力须坚持系统观念,通过制度变革释放活力、要素升级筑牢根基、创新突破引领发展,三者协同发力方能汇聚成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强劲动能。
2025年04期 No.160 77-88+111-11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58K] [下载次数:1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2 ]